►PSM依美國OSHA 3132 2000分類


 

製程安全資訊(PSI)

(詳細OSHA 內容如 d.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製程安全資訊)

在進⾏任何製程危害分析之前,雇主必須先完成書面所需的安全資料。這些安全資訊必須包括,該製程中所使用的高度危險化學品的危害資訊,製程相關技術資訊以及製程設備相關資訊。這些資訊將被用來做為製程危害分析用、做為員工訓練教材用以及承攬此製程相關承攬商員工訓練及告知用。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一、 製程安全資訊,其內容如下:

 

製程安全資訊內容包含下列事項:

一、高度危險化學品之危害資訊:

(一)毒性資訊。

(二)容許暴露濃度。

(三)物理數據。

(四)反應性數據。

(五)腐蝕性數據。

(六)熱及化學安定性數據。

(七)可能發生不慎與其他物質混合危害後果。

二、製程技術相關資訊

(一)方塊流程圖或簡化製程流程圖。

(二)製程化學反應資料。

(三)預期最大存量。

(四)溫度、壓力、流量或組成等之安全上、下限。

(五)製程偏移後果評估,包括可能影響勞工安全及健康事項。

三、製程設備相關資訊

(一)建造材料。

(二)管線與儀錶圖(P&ID’s)。

(三)防爆區域劃分。

(四)釋壓系統設計及設計依據。

(五)通風系統設計。

(六)使用之設計規範及標準。

(七)質能平衡資料。

(八)安全系統如安全連鎖、偵測或抑制系統。

(九)製程設備之設計、製造及操作符合相關法令規定之證明文件。

製程危害分析(PHA)

(詳細OSHA 內容如 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製程危害分析)

製程安全分析是PSM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PHA係使用結構化、系統化法,辨識、分析、評估製程潛在危害及風險,包含可能引起化學品洩漏、火災或爆炸之潛在因素及後果, 並聚焦確認現有防護設施之有效性,藉以提升製程操作之安全性,所有的製程危害分析每5年⾄少須進⾏一次更新和重評,或在有重大變更時為之。 雇主必須使⽤下列一個或多個方法,酌情確定和評估所分析的製程中的危害:

a)如果…結果
b)檢核表
c)如果結果/檢核表

d)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

e)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

f)故障樹分析,

g)具有同等功能之方法

無論採⽤哪種(⼀個或多個)⽅法時,該製程危害分析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1. 製程所有潛在危害均被提出討論。
  2. 從過去的意外事件中,辨識出可能會演變成重大職災者
  3. 考量製程偏離原因及現有控制措施(含工程控制及管理控制)失效情況 下,可能發生危害情境及可能導致最終、最壞且合理後果,包含火災、 爆炸、危害性化學品外洩及影響人員安全健康等事項。
  4. 對發掘之製程危害應分別確認是否已採取適當且可靠之控制措施,包含 可降低製程偏離原因及其情境之發生可能性、減後果嚴重度之工程控 制、管理控制及個人防護具等。
  5. 考量設備、設施設置地點可能潛在問題,即製程危害位置與現場工作人 員位置(即人員被指定工作的地點)間之空間關係。
  6. 考量人為因素可能引起之製程危害,包含人為失誤及影響人員表現之人 因工程等問題。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二、製程危害控制措施,其內容如下:

 

製程危害控制措施包含下列事項:

一、製程危害辨識。

二、確認工作場所曾發生具有潛在危害之事故。

三、製程危害管理及工程改善等控制措施。

四、危害控制失效之後果。

五、設備、設施之設置地點。

六、人為因素。

七、控制失效對勞工安全及健康可能影響之定性評估。

標準作業程序(SOP)

(詳細OSHA 內容如 f. Operating procedures. 標準作業程序)

標準作業程序應涵蓋製程各階段之操作程序或步驟,包含初始開車操作程 序、正常操作程序、臨時操作程序、緊急停車條件及程序、緊急操作程序、 正常停車操作程序及大修或緊急停車後之重新開車操作程序等外,尚需包括操作步驟中可能發生的危害提出警告及處置資訊。在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四標準作業程序,其內容如下:

 

標準作業程序包含下列事項:

一、每一操作階段之程序。

(一)初始開車操作程序。

(二)正常操作程序。

(三)臨時操作程序。

(四)緊急停車條件及程序。

(五)緊急操作程序。

(六)正常停車操作程序。

(七)歲修或緊急停車後之重新開車操作程序。

二、操作界限:

(一)製程偏移後果。

(二)製程偏移矯正程序。

三、安全及健康考量:

(一)製程使用化學物質之特性及可能危害。

(二)預防暴露危害之相關控制措施及勞工個人防護裝備。

(三)實際接觸或空氣中暴露發生後須採取之控制措施。

(四)原物料品質管制及有害化學物質存量控制。

(五)任何特別或獨特危害。

四、安全系統及其功能。

五、標準作業程序之更新。

六、工作安全及衛生標準。

勞工參與

(詳細OSHA 內容如 c. Employee participation 勞工參與)

雇主必須制定⾏動的書⾯計劃,落實PSM所需要的勞⼯參與。根據PSM,雇主必須與員⼯共同進行發展製程危害分析及製程安全管理的其他要素,除此外,雇主尚須提供製程危險分析和所有其他所需的資料給員⼯和員工代表。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三 、勞工參與,其內容如下:

 

勞工參與內容包含下列事項:

一、雇主擬訂執行勞工參與計畫之情形。

二、雇主與勞工及其代表,就製程危害分析之實施,及製程安全管理之其他要項,進行協商之情形。

三、雇主提供勞工及其代表,取得製程危害分析及其他必要資料之情形。

教育訓練

(詳細OSHA 內容如 g. Training. 教育訓練)

OSHA認為,有效的培訓計劃是雇主提⾼員⼯安全最重要的步驟之⼀。訓練可分職能教育訓練及再培訓。PSM要求每個新進或更換工作的僱員應當參與操作製程或新分配的製程的職能訓練,內容至少需包含下列事項: 製程概述、操作程序訓練、作業任務相關安全健康與危害、緊急處理停車。爾後雇主必須每三年或更多的再培訓,確保員工掌握當前的操作程序。對於製程操作人員之初次及在職教育訓練均應留存紀錄,且保存至少 3 年。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五育訓練,其內容如下:

勞工教育訓練包含下列事項:

一、從事或即將從事製程操作之勞工須接受製程概述及標準作業程序訓練,並有包括受訓人員、訓練日期及測驗情況等內容之訓練紀錄。

二、從事製程操作之勞工須定期接受在職訓練,並有包括受訓人員、訓練日期及測驗情況等內容之訓練紀錄。

承攬管理

(詳細OSHA 內容如 h. Contractors. 承攬管理)

OHSA在製程安全管理對於承承攬製程區或鄰近製程區從事維修、大修、重大改造或其他特殊作業等與製程安全有關之承攬作業,提出明確的要求雇主需建立一套商攬管理機制,而這些要求具体規範於雇主與承攬商的責任劃分上。但對於不影響製程安全之清潔、保全、供膳等承攬作業,或其他供應服務等則不在PSM範圍內    

  • 雇主責任
    • 雇主選擇承攬商時,須取得並評估承攬雇主安全績效和安全計畫。
    • 雇主須告知承攬雇主其承攬作業和製程已知潛在火災、爆炸或毒性化學物質洩漏等危害。
    • 雇主須告知承攬雇主緊急應變的措施和要求事項。
    • 雇主須制定和落實安全作業程序,以管制承攬雇主及其員工進、出製程區域及逗留。
    • 雇主須定期評估承攬雇主是否履行所訂定職責的績效及責任。
    • 保留製程區內工作的承商人員的工傷及疾病記錄。
  • 承攬雇主責任
    • 承攬雇主須給雇員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訓使能安全執行作業。
    • 承攬雇主須確保其員工充分暸解承攬作業製程存在的火災、爆炸和有毒性化學物質洩漏等的危害,及相關的緊急應變規定。
    • 承攬雇主須確保每位參與製程員工,已接受所要求的培訓,並保存雇員的訓練相關記錄,包括接受訓練員工姓名、訓練時間及考核員工理解訓練課程的方法。
    • 承攬雇主須保證其員工遵守工作場所安全規則,包括上鎖、掛牌、局限空間進入、製程設備開啟或管路盲斷、人員進出製程區等的安全作業規範。
    • 承攬雇主須告知雇主其承攬作業過程存在的危害以及在作業中發現的任何危害。

 我國 「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六承攬管理,其內容如下:

 

對製程區或其鄰近區域從事維修、歲修、重大翻修或其他特殊作業之承攬人管理,包含下列事項:

一、選擇承攬人時,應考慮其安全衛生管理績效。

二、應於事前告知承攬人有關其事業工作環境、危害因素與職業安全衛生法及有關安全衛生規定應採取之措施。

三、應於事前告知承攬人緊急應變相關規定。

四、應訂定承攬人工作安全及衛生標準,以管制承攬人及其勞工於製程區之作業。

五、對承攬人進行定期評核,確認承攬人是否對其所屬勞工提供適當之教育訓練等,以確保其工作安全。

六、保存承攬人及其勞工於承攬作業期間所發生之職業災害相關紀錄。

啟動前安全檢查(PSSR)

(詳細OSHA 內容如 i. Pre-startup safety review. 啟動前安全審查)

 OSHA PSM要求雇主對於任何⾼危險化學品被引入製程裝置之前,要對新建設備啟動前或既有設備因製程單元重大修改而須重新啟動前,確認(1)設備及現場安裝符合設計規範、(2)已完成相關應變程序、危害分析及變更管理 及(3)相關製程生產人員已實施教育訓練以確保能安全操作且可持續運行。

        我國 「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七「啟動前安全檢查」,其內容如下:

 

對新建設備及製程單元重大修改,於製程引入危害性化學品前,須執行啟動前安全檢查,包含下列事項:

一、建造及設備均符合設計規範。

二、完成安全、操作、維修及緊急應變程序。

三、完成製程危害分析及變更管理,相關建議事項已改善。

四、已對相關勞工實施教育訓練。

機械完整性(MI)

(詳細OSHA 內容如  j. Mechanical integrity. 機械完整性)

OSHA為維持關鍵設備的機械完整性,以確保設計安裝正確並能持續正常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設備如下: ⼒容器和儲槽; 系統(包括管組件); 油壓系統、通風系統設備;緊急停⾞系統; 控制系統(包括監視設備警報和聯鎖等); 和泵。

規定雇主必須編制書面程序書落實⾏,以確保製程設備持續完整性。對於每一個從事製程設備維修的員工要進行培訓,以確保員工能安全的完成作業任務。對於關鍵性設備要編制檢查、測試和維護程序。設備存在不可接受的缺陷,繼續使用前雇主需要先修護或該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並對所有製程設備維修材料、備品、零件品質保證符合製程要求。

我國 「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八機械完整性」,其內容如下:

對壓力容器與儲槽、管線(包括管線組件如閥)、釋放及排放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控制系統(包括監測設備、感應器、警報及連鎖系統)、泵浦等製程設備執行下列事項,以確保製程設備程序完整性:

一、建立並執行書面程序。

二、針對維持設備持續完整性之勞工,提供製程概要與危害認知及適用於勞工作業相關程序之訓練。

三、檢查及測試:

(一)製程設備須實施檢查及測試。

(二)檢查與測試程序、頻率須符合相關法令及工程規範。

(三)依照製程設備操作與維修保養經驗,定期檢討檢查及測試頻率。

(四)應有詳實之書面紀錄資料,內容至少載明檢查或測試日期、執行檢查或測試人員姓名、檢查或測試製程設備編號或其他識別方式、檢查或測試方式說明、檢查或測試結果等。

四、未對超出製程操作或設備規範界限實施矯正前,不得繼續設備之操作。

五、對設備之建造、組裝,應訂定品質保證計畫,以確保下列事項:

(一)採用正確之材質及備品,並確認適用於製程。

(二)執行適當之檢點及檢查,以確保設備之正確安裝,並符合原設計規格。

(三)確認維修材料、零組件及設備符合未來製程應用之需要。

動火許可

(詳細OSHA 內容如 k. Hot work permit. 動火許可)

OSHA PSM要求在製程區或其附近進行動火作業時,必須在進⾏動火作業前簽發許可。許可必須說明授權日期和動火作業的條件要求。該許可必須歸檔保存,直到動火作業完成。我國 「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九「動火許可」,其內容如下:
 

於製程或製程附近實施動火作業前,須核發動火許可,其內容包含下列事項:

一、確認完成火災預防及保護相關措施。

二、核可動火作業日期。

三、動火作業對象。

四、動火作業期間。

變更管理(MOC)

(詳細OSHA 內容如 l. Management of change. 變更管理)

OSHA認為,對製程系統更時,必須進⾏其對員⼯的安全和健康的影響徹底的全面評估,需明確指出那些操作程序需更改。工廠需要建立書面的變更管理程序。這些書⾯程序必涵蓋製程化學品、製程技術、設備、操作程序、規模以及影響製程變更之設施。惟事業單位實施設備同型替換(Replacement-In-Kind )時,即欲進行更換之設備或其零組件,其基本設計、規格、維修及操作上與既有設備或其零組件一致,則非屬變更管理範疇。變更程序後,應更新受影響之製程安全資訊、操作程序或規範等事項。另變更案件於結案時,應將核准之申請表、製程安全評估、人員告知及教育 訓練、啟動前安全檢查等相關紀錄文件彙整建檔,並予以保存。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十變更管理,其內容如下:

 

對製程化學品、技術、設備、操作程序及影響製程之設施之變更,須執行變更管理,其內容包含下列事項:

一、建立並執行書面程序。

二、須確認執行變更前,已考慮下列事項:

(一)執行變更之技術依據。

(二)安全衛生影響評估措施。

(三)操作程序之修改。

(四)執行變更之必要期限。

(五)執行變更之授權要求。

三、變更程序後或受影響之製程啟動前,應對製程操作、維修保養勞工及承攬人勞工等相關人員,辦理勞工教育訓練。

四、變更程序後,須更新受影響之製程安全資訊、操作程序或規範等。

事故調查

(詳細OSHA 內容如 m. Incident investigation. 意外調查)

OHSA要求雇主應調查每一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災害性後果的危險性化學品洩漏事故。事故調查應於發生後48小時內啟動,需組成一調 查小組來完成,成員中至少有一名人員熟悉相關的製程,其他成員則需具備有事故調查分析的知識與經驗,若涉及承攬商,調查小組需包括一名承攬人勞工,進⾏徹底調查並確定事件和原因的關聯。雇主依調查報告制定相關的制度,及時解決事故調查所發現的問題和落實施改善。

調查報告內容至少須包含:

1. 事故發生日期。
2. 開始調查日期。
3. 事故發生經過描述。

4. 事故相關資訊或證據。
5. 事故發生原因,包含管理缺失之根本原因。

6. 根據調查結果研擬之改善建議或矯正措施。

所有決議和矯正措施必須建立系統記錄在案,並通告所有受影響的⼈員。雇主必須保留事故調查報告至少5年。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十一事故調查」,其內容如下:

事故調查處理制度包含下列事項:

一、訂定意外事故調查標準作業程序,實施意外事故及虛驚事故調查,並成立調查小組,至少有一位小組成員熟知發生事故之製程。該事件涉及承攬作業者,小組成員應包括一位承攬人勞工,調查小組其他成員應具備適當之知識及經驗。

二、意外事故調查報告應包含下列項目,記錄並保存五年以上:

(一)事故發生日期。

(二)調查開始日期。

(三)事故發生經過描述。

(四)事故發生原因。

(五)根據調查結果研擬之改善建議。

三、建立迅速處理事故調查報告結果與建議之系統,解決及矯正措施須予以記錄。

四、意外事故調查報告應與事故發生相關作業人員(包含承攬人勞工在內)進行檢討。

緊急應變

(詳細OSHA 內容如 n. Emergency planning and response.緊急應變)

如果雇主能適當的規劃潛在的緊急情況⾏動方案,培訓員⼯了解並執⾏演練,事故的後果將可以明顯的減輕。因此,OSHA(29 CFR 1910.38(a)規範雇主必須規劃緊急應變行動計劃並實施演練。此程序尚須包括⽤於處理小量危險化學品洩漏的程序。對於有害化學品的廢棄處置也加以規範。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十二緊急應變」,其內容如下:

應訂定緊急應變計畫,內容至少應包含下列項目:

一、緊急應變運作流程及組織:

(一)緊急應變組織架構及權責。

(二)緊急應變控制中心位置及設施。

(三)緊急應變運作流程及說明。

二、緊急應變程序應指派一人擔任應變協調指揮者,並明確規定其責任。

三、緊急疏散程序及疏散路徑設定。

四、執行重要操作之勞工在疏散前必須遵守之程序。

五、完全疏散後人員再集合清點之程序。

六、執行搶救與醫療之勞工,其搶救及醫療之責任。

七、火災及其他緊急事件之通報方式。

八、各項危害物質之控制程序。

九、急救處理及搜救計畫。

十、緊急應變設備之置備與外援單位之聯繫。

十一、災後復原(清空及再進入之程序)。

十二、緊急應變演練計畫(應涵蓋各種可能之緊急狀況)與演練紀錄。

十三、緊急應變計畫之修正。

符合性稽核

(詳細OSHA 內容如 o. Compliance Audits. 符合性稽核)

符合性稽核至少每三年執行一次,以確認製程安全管理各單元推動之適切性、適用性及有效性,以持續提升製程安全管理績效:應至少須有 一名具備製程相關知識及稽核技巧,稽核人員應適時記錄稽核之發現及結果,包含符合事項或不符合事項,並製作稽核結果報告。雇主應指派人員彙整各部門之不符合事項及其矯正措施,經權責部門 主管審核後實施之,並適時追蹤其執行狀況至完成為止。 至少須保存最近二次完整稽核結果,包含稽核報告及其矯正措施執行紀錄等資訊。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十三符合性稽核,其內容如下:

 

符合性稽核包含下列事項:

一、至少每三年須確認依製程安全評估所發展之各項程序與規範之適當性及是否遵守。

二、至少有一位熟知製程之人員執行符合性稽核。

三、須製作符合性稽核結果報告。

四、迅速採取並記錄對符合性稽核結果之因應措施。

五、須保存最近二次符合性稽核報告。

商業機密

(詳細OSHA 內容如 p. Trade secrets. 商業機密)

雇主必須提供⼀切必要資訊給下列人員:蒐集PSI者、協助制訂PHA者、制訂操作程序者、調查意外事件者、制訂緊急應變計畫者與符合性稽核人員等,不論此類資訊是否涉及商業機密。但是相對的這些⼈要與雇主簽訂保密協議不能任意透露資訊給他人。

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附表十四商業機密,其內容如下:

 

對商業機密採取下列事項:

一、須提供必要之資訊,以利製程安全資訊彙整人員、製程危害辨識人員、操作程序制定人員、參與事故調查人員、緊急狀況規劃與應變人員、符合性稽核人員執行製程安全相關作業。

二、得要求前述人員遵守保密協議。

三、勞工及其指定代表可獲知製程安全評估相關文件中之商業機密。但得要求其保密。

社團法人中華製程安全學會    電話:07-552-8513  
電郵:chpsstw@gmail.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PSSTW/       高雄市重義路59號4樓  

索取密碼請電洽:07-552-8513

或 chpsstw@gmail.com